媒體中心
- 首頁
- 行業新聞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一、分軋機生產情況 2023年12月,中厚板軋機生產545萬噸,同比下降3.1%;熱連軋機生產1651萬噸,同比上升6.5%;冷連軋機生產683萬噸,同比上升7.8%。 2023年12月,中厚板軋機日產17.6萬噸,環比下降9.1%,同比下降3.1%;熱連軋機日產53.3萬噸,環比上升2.4%,同比上升6.5%;冷連軋機日產22.0萬噸,環比下降1.3%,同比上升7.8%。 二、分品種生產情況 2023年12月,重點統計企業主要品種板中,造船板、集裝箱板和家電板產量同比增幅較大,鍋爐容器板、橋梁板和管線鋼板產量同比降幅較大。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國家統計局1月17日發布數據顯示, 2023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8%。 2023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2% ,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9.5%。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2%。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 分行業看,12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1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2.9%。2023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7.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8.8%。 2023年四季度,全國規模以上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9%,比上年同期上升0.2個百分點,比上季度上升0.3個百分點。2023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5.1%,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 分主要行業看,2023年四季度,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6.4%,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9.6%。2023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8.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為79.5%。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12月,我國粗鋼產量6744萬噸,同比下降14.9%;生鐵產量6087萬噸,同比下降11.8%;鋼材產量10850萬噸,同比增長1.5%;焦炭產量4128萬噸,同比增長4.8%。 2023年,我國粗鋼產量101908萬噸,與上年持平;生鐵產量87101萬噸,同比增長0.7%;鋼材產量136268萬噸,同比增長5.2%;焦炭產量49260萬噸,同比增長3.6%。 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8%(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從環比看,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2%。2023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 分三大門類看,12月份,采礦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7%,制造業增長7.1%,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7.3%。 分經濟類型看,12月份,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股份制企業增長7.2%,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6.9%;私營企業增長5.4%。 分行業看,12月份,41個大類行業中有31個行業增加值保持同比增長。其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增長5.8%,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增長3.5%,農副食品加工業下降0.8%,酒、飲料和精制茶制造業增長2.1%,紡織業增長1.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11.0%,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0.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1%,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2.9%,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4.6%,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3.6%,汽車制造業增長20.0%,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5.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0.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9.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8%。 分產品看,12月份,620種產品中有383種產品產量同比增長。其中,鋼材10850萬噸,同比增長1.5%;水泥15793萬噸,下降0.9%;十種有色金屬659萬噸,增長7.3%;乙烯272萬噸,增長0.1%;汽車304.0萬輛,增長24.5%,其中新能源汽車114.1萬輛,增長43.7%;發電量8290億千瓦時,增長8.0%;原油加工量6011萬噸,增長1.1%。 12月份,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8.4%,同比持平;工業企業實現出口交貨值13104億元,同比名義下降3.2%。 2023年國民經濟回升向好 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 (2024年1月17日) 國家統計局 2023年,面對復雜嚴峻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加大宏觀調控力度,著力擴大內需、優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供給需求穩步改善,轉型升級積極推進,就業物價總體穩定,民生保障有力有效,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 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260582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5.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89755億元,比上年增長4.1%;第二產業增加值482589億元,增長4.7%;第三產業增加值688238億元,增長5.8%。分季度看,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二季度增長6.3%,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5.2%。從環比看,四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增長1.0%。 一、糧食產量再創新高,畜牧業生產穩定增長 全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9541萬噸,比上年增加888萬噸,增長1.3%。其中,夏糧產量14615萬噸,下降0.8%;早稻產量2834萬噸,增長0.8%;秋糧產量52092萬噸,增長1.9%。分品種看,稻谷產量20660萬噸,下降0.9%;小麥產量13659萬噸,下降0.8%;玉米產量28884萬噸,增長4.2%;大豆產量2084萬噸,增長2.8%。油料產量3864萬噸,增長5.7%。全年豬牛羊禽肉產量9641萬噸,比上年增長4.5%;其中,豬肉產量5794萬噸,增長4.6%;牛肉產量753萬噸,增長4.8%;羊肉產量531萬噸,增長1.3%;禽肉產量2563萬噸,增長4.9%。牛奶產量4197萬噸,增長6.7%;禽蛋產量3563萬噸,增長3.1%。全年生豬出欄72662萬頭,增長3.8%;年末生豬存欄43422萬頭,下降4.1%。 二、工業生產穩步回升,裝備制造業增長較快 全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4.6%。分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2.3%,制造業增長5.0%,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4.3%。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增長6.8%,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2個百分點。分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5.0%;股份制企業增長5.3%,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1.4%;私營企業增長3.1%。分產品看,太陽能電池、新能源汽車、發電機組(發電設備)產品產量分別增長54.0%、30.3%、28.5%。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0.52%。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9823億元,同比下降4.4%;其中11月份增長29.5%,連續4個月增長。 三、服務業增長較快,接觸型聚集型服務業明顯改善 全年服務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5.8%。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金融業,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4.5%、11.9%、9.3%、8.0%、6.8%、6.2%。12月份,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增長8.5%;其中,住宿和餐飲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生產指數分別增長34.8%、13.8%。1—11月份,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5%。其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18.9%、12.8%、12.7%。 四、市場銷售較快恢復,服務消費快速增長 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按經營單位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407490億元,增長7.1%;鄉村消費品零售額64005億元,增長8.0%。按消費類型分,商品零售418605億元,增長5.8%;餐飲收入52890億元,增長20.4%。基本生活類商品銷售穩定增長,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糧油、食品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2.9%、5.2%。升級類商品銷售較快增長,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體育、娛樂用品類,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分別增長13.3%、11.2%、7.0%。全國網上零售額1542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30174億元,增長8.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7.6%。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7.4%,環比增長0.42%。全年服務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0.0%。 五、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增加,高技術產業投資增勢較好 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03036億元,比上年增長3.0%;扣除價格因素影響,增長6.4%。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5.9%,制造業投資增長6.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9.6%。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111735萬平方米,下降8.5%;商品房銷售額116622億元,下降6.5%。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下降0.1%,第二產業投資增長9.0%,第三產業投資增長0.4%。民間投資下降0.4%;扣除房地產開發投資,民間投資增長9.2%。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3%,快于全部投資7.3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9.9%、11.4%。高技術制造業中,航空、航天器及設備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18.4%、14.5%、11.1%;高技術服務業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業、電子商務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31.8%、29.2%。12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環比增長0.09%。 六、貨物進出口總體平穩,貿易結構持續優化 全年貨物進出口總額41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0.2%。其中,出口237726億元,增長0.6%;進口179842億元,下降0.3%。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57884億元。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6.3%,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3.5%,比上年提高3.1個百分點。對共建 一帶一路 國家進出口增長2.8%,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6.6%,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機電產品出口增長2.9%,占出口總額的比重為58.6%。12月份,貨物進出口總額38098億元,同比增長2.8%。其中,出口21754億元,增長3.8%;進口16345億元,增長1.6%。 七、居民消費價格小幅上漲,核心CPI總體平穩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CPI)比上年上漲0.2%。分類別看,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3%,衣著價格上漲1.0%,居住價格持平,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0.1%,交通通信價格下降2.3%,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2.0%,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1%,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3.2%。在食品煙酒價格中,豬肉價格下降13.6%,鮮菜價格下降2.6%,糧食價格上漲1.0%,鮮果價格上漲4.9%。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后的核心CPI上漲0.7%。12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下降0.3%,環比上漲0.1%。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比上年下降3.0%;12月份同比下降2.7%,環比下降0.3%。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比上年下降3.6%;12月份同比下降3.8%,環比下降0.2%。 八、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城鎮調查失業率下降 全年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2%,比上年下降0.4個百分點。12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1%。本地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5.2%;外來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7%,其中外來農業戶籍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為4.3%。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歲、25—29歲、30—59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分別為14.9%、6.1%、3.9%。31個大城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0%。全國企業就業人員周平均工作時間為49.0小時。全年農民工總量29753萬人,比上年增加191萬人,增長0.6%。其中,本地農民工12095萬人,下降2.2%;外出農民工17658萬人,增長2.7%。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4780元,比上年增長3.6%。 九、居民收入繼續增加,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 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元,比上年名義增長6.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1%。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2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91元,比上年名義增長7.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7.6%。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3303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5.3%。按全國居民五等份收入分組,低收入組人均可支配收入9215元,中間偏下收入組20442元,中間收入組32195元,中間偏上收入組50220元,高收入組95055元。全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0%。全國居民人均食品煙酒消費支出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為29.8%,比上年下降0.7個百分點;全國居民人均服務性消費支出增長14.4%,占人均消費支出的比重為45.2%,比上年提高2.0個百分點。 十、人口總量有所減少,城鎮化率持續提高 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臺居民和外籍人員)1409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20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90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6.39‰;死亡人口1110萬人,人口死亡率為7.8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8‰。從性別構成看,男性人口72032萬人,女性人口68935萬人,總人口性別比為104.49(以女性為100)。從年齡構成看,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86481萬人,占全國人口的比重為61.3%;60歲及以上人口29697萬人,占全國人口的21.1%,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21676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5.4%。從城鄉構成看,城鎮常住人口93267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196萬人;鄉村常住人口47700萬人,減少1404萬人;城鎮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城鎮化率)為66.16%,比上年末提高0.94個百分點。 總的來看,2023年我國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國民經濟回升向好,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主要預期目標圓滿實現,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邁出堅實步伐。同時也要看到,當前外部環境復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下階段,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加大宏觀調控力度,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統籌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統籌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實增強經濟活力、防范化解風險、改善社會預期,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持續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世界金屬導報》 12月2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2023年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數據。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表示,11月份,隨著宏觀政策效應持續顯現,國內需求逐步恢復,工業生產加快回升,工業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工業企業利潤增長明顯加快。1—11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下降4.4%,降幅較1—10月份收窄3.4個百分點,延續3月份以來逐月收窄走勢,利潤降幅年內首次收窄至5%以內。從當月看,工業企業利潤加快回升,加上投資收益相對集中入賬,11月份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9.5%,增速較10月份明顯加快,利潤已連續4個月實現正增長。 工業企業營收連續5個月回升,帶動利潤加快恢復。工業生產加快回升,產銷銜接水平同比提高,推動企業營收持續改善。1—11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0%,增速較1—10月份加快0.7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1%,增速較10月份加快3.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回升,有力帶動企業利潤增長。 近六成行業利潤增長,八成行業利潤增速回升。1—11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24個行業利潤同比增長,利潤增長面為58.5%,較1—10月份擴大14.6個百分點;有33個行業利潤增速較1—10月份加快或降幅收窄、由降轉增,利潤回升面為80.5%,較1—10月份擴大7.3個百分點。 裝備制造業利潤增長加快,拉動作用增強。隨著產業鏈升級深入推進,裝備制造業發展動能積聚壯大,利潤持續增長。1—11月份,裝備制造業利潤同比增長2.8%,增速較1—10月份加快1.7個百分點,拉動規上工業利潤增長0.9個百分點,較1—10月份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當月裝備制造業利潤由降轉增,增速為16.2%。分行業看,1—11月份,汽車行業受產銷加快、出口較快增長等因素帶動,利潤增長2.9%,增速較1—10月份加快2.4個百分點;電子行業受新產品發售、訂單增加等因素帶動,累計利潤降幅收窄7.0個百分點,且當月利潤由降轉增,明顯改善;鐵路船舶航空航天運輸設備、電氣機械行業累計利潤分別增長22.3%、17.2%,延續年初以來的較快增長態勢。 原材料行業利潤降幅明顯收窄,對規上工業利潤改善貢獻較大。1—11月份,原材料制造業利潤同比降幅較1—10月份收窄8.5個百分點,帶動規上工業利潤降幅收窄1.8個百分點,是貢獻最大的行業板塊。分行業看,1—11月份,黑色冶金及壓延行業受下游需求回暖疊加低基數等因素共同作用,利潤同比增長2.76倍;有色行業利潤增長21.8%,利潤由降轉增;化工行業利潤降幅較1—10月份收窄4.3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利潤增長26.7%。
文章來源于《世界鋼鐵協會》 2023年12月21日 | 比利時,布魯塞爾 2023年11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55億噸,同比提高3.3%。 2023年11月全球粗鋼產量 2023年11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的粗鋼產量為1.455億噸,同比提高3.3%。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11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80萬噸,同比提高3.1%;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48億噸,同比提高2.2%;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60萬噸,同比提高3.2%;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70萬噸,同比提高22.2%;中東粗鋼產量為480萬噸,同比提高4.0%;北美粗鋼產量為890萬噸,同比提高3.1%;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40萬噸,同比提高14.8%;南美粗鋼產量為350萬噸,同比下降0.6%。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11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7610萬噸,同比提高0.4%; 印度粗鋼產量為1170萬噸,同比提高11.4%; 日本粗鋼產量為710萬噸,同比下降0.9%; 美國粗鋼產量為660萬噸,同比提高6.1%;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40萬噸,同比提高12.5%; 韓國粗鋼產量為540萬噸,同比提高11.9%; 德國粗鋼產量為270萬噸,同比下降2.4%;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25.4%; 巴西粗鋼產量為270萬噸,同比提高3.8%; 伊朗粗鋼預估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7.6%。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
文章來源于《世界金屬導報》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11月份,我國粗鋼產量7610萬噸,同比增長0.4%;11月份全國粗鋼日均產量253.7萬噸,環比下降0.57%;1-11月,我國粗鋼產量95214萬噸,同比增長1.5%。 2023年11月份,我國生鐵產量6484萬噸,同比下降4.8%;11月份生鐵日均產量216.1萬噸,環比下降3.2%;1-11月,我國生鐵產量81031萬噸,同比增長1.8%。 2023年11月份,我國鋼材產量11044萬噸,同比增長4.2%;11月份鋼材日均產量368.1萬噸,環比增長0.4%;1-11月,我國鋼材產量125282萬噸,同比增長5.7%。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根據海關統計快訊數據,2023年11月,我國進口鋼材61.4萬噸,環比減少5.4萬噸,降幅8.1%;均價1628.2美元/噸,環比上漲111.1美元/噸,漲幅7.3%。1-11月累計進口鋼材698.0萬噸,同比減少288.5萬噸,降幅29.3%。 2023年11月,我國出口鋼材800.5萬噸,環比增長6.6萬噸,增幅3.2%;均價810.9美元/噸,環比上漲18.9美元/噸,漲幅2.4%。1-11月累計出口鋼材8265.8萬噸,同比增長2169.6萬噸,增幅35.6%。 2023年11月,我國進口鐵礦石10274.3萬噸,環比增加335.8萬噸,增幅3.4%;均價117.2美元/噸,環比上漲4.2美元/噸,漲幅3.7%。1-11月累計進口鐵礦石107841.8萬噸,同比增長6304.1萬噸,增幅6.2%。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國際能源署近日發布了《世界能源展望2023》。該報告根據三種不同的情景,對世界能源需求和能源結構進行了展望。一是既定政策情景(STEPS:Stated Policies Scenario),即基于各國最新政策目標進行的展望,這些政策涵蓋能源、氣候和相關產業領域;二是已宣布承諾情景(APS:Announced Pledges Scenario),即假設各國政府制定的國家能源和氣候目標都能按時全部實現來進行的展望;三是要實現到2050年凈零排放情景(NZE:Net Zero Emissions)目標,即將全球溫升限制在1.5℃以內的情景。 全球能源總需求量預測 在STEPS情景下,預計到2030年,全球能源總需求將從2022年的約630艾焦增加到670艾焦。這相當于平均年增長率為0.7%,約為過去十年能源需求增長率的一半。從2030年到2050年,能源總需求將持續增長,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將達到16%,足以抵消發達經濟體9%的降幅。 在APS情景下,預計到2030年,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更快部署、能源效率的提高和電氣化的加快,能源總需求量平均每年下降0.1%。 在NZE情景下,電氣化進展更快,能源系統的效率更高,到2030年一次能源需求量每年下降1.2%。 能源需求結構的變化預測 在三種情景中,對主要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氣)的需求將在2030年之前達到峰值,然后下降。其中煤炭的需求下降幅度最大、最快。到2030年,在STEPS情景中煤炭的需求約下降15%,APS情景中下降25%,NZE情景中下降45%。在APS情景中,中國和印度分別承諾在2060年和2070年之前實現凈零排放,這推動了煤炭需求的下降速度快于STEPS情景。在NZE情景中,各地區將在本世紀20年代開始更廣泛地逐步淘汰煤炭,這將導致煤炭需求下降速度快于APS情景。21世紀20年代末,STEPS情景下,石油消費量將達到峰值,約為1.02億桶/天。在APS和NZE情景中,快速和廣泛的電氣化以及先進生物燃料的快速使用將共同加速石油需求峰值的到來。在STEPS情景中,天然氣需求將持續增長到20年代末,達到約4.3萬億立方米的高點。在APS情景中,隨著低碳排放電力的迅速增加,電氣化快速推進,以及建筑和工業部門在能源和材料效率方面取得的進展,天然氣的需求在2022年至2030年間將下降7%。在NZE情景中,面對巨大的清潔能源投資和效率提升,到2030年天然氣的需求將下降近20%。 幾十年來,化石燃料滿足了能源總需求量的80%左右。未來幾年,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快速增長將開始改變這一格局。到2030年,STEPS情景下化石燃料需求占比將降至73%,APS情景中將降至69%,NZE情景中將降至62%。可避免的能源需求將有助于實現這一轉變,這不需要更快地提高效率和改變行為,而是將供應的更多的清潔能源用于滿足不斷增長的需求,而不是替代化石燃料。 在每種情景下,所有可再生能源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增加,盡管相對權重會發生變化。當前,現代生物能源占可再生能源需求的一半以上,但光伏和風能在未來幾年將以極快的速度增長,特別是在電力部門。到2030年,STEPS和APS情景中所有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將增加一倍以上。在NZE情景中,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將增加兩倍,這是實現1.5℃溫升目標的關鍵。 當前,低排放的發電來源主要包括核能(占發電量的9%)和可再生能源(占發電量的30%)。在所有情景下,核電占比在一段時間內大致保持穩定。在STEPS情景中,低碳排放的發電量占總發電量的比例將從目前的39%增加到2030年的57%,APS情景中為63%,NZE情景中為71%。這是非常快速的增長,反映了光伏和風能的成本效益,以及在制造能力和部署方面吸引投資的能力。 電力在最終消費中的份額也將從目前20%的水平上升,這意味著低碳排放發電量在總量中的占比不斷增加。在STEPS情景中,到2030年,最終消費的電力占比將以與過去相似的速度上升,然后略有加速,到2050年達到30%。在NZE情景中,到2030年,這一比例將接近30%,到2050年將超過50%,這主要是由于電動汽車以及住宅和工業熱泵的快速部署。 能源強度的變化預測 到2030年,STEPS情景下的能源強度平均每年提高2.2%,而APS情景為3%,NZE情景為4.1%。在過去十年中,由于更嚴格的燃油經濟性標準、更新的建筑領域能源利用規范、改進的工業能源管理系統,以及進一步的供暖和交通電氣化,所有情景的年平均增長率都提高了1.6%。發達經濟體目前的能源強度水平低于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通常擁有更多的服務型經濟。 目前,全球人均能源需求約為800吉焦,這在過去十年中基本保持穩定。到2030年,在STEPS情景中,人均能源需求保持穩定,但在APS情景中下降7%,在NZE情景中下降15%。在發達經濟體,到2030年,所有情景下的人均能源需求都將下降。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隨著經濟增長推動能源需求的增加,在STEPS情景中,人均能源需求繼續上升,但在每種情景中,這些國家的人均能源需求在預測期內仍低于發達經濟體。 工業領域能源消耗情況預測 終端能耗總量(TFC)目前為442 艾焦,其中工業167艾焦、建筑133艾焦、運輸116艾焦、其他27艾焦。在STEPS情景中,TFC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長到2030年,然后以較慢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50年。在APS情景中,TFC一直上升到21世紀20年代中期,然后逐漸下降。在NZE情景中,從現在到2050年,TFC每年平均下降0.9%。 工業是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終端部門,占TFC的38%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7%(包括電力和熱能排放)。能源密集型產業,包括鋼鐵、化工、非金屬礦物、有色金屬和造紙行業,占工業用煤需求的近90%,占工業用石油需求的70%以上,占天然氣需求的近55%。能源密集型行業具有高溫需求和資產長壽命的特征。其他工業或非能源密集型產業,包括食品和紡織等輕工業,對溫度的需求較低,占工業能源需求的30%,其能源結構是電力占37%、天然氣占20%、石油占15%和生物能源占14%。 在STEPS情景中,到2030年所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都將增加,包括乙烯(增長27%)、甲醇(增長17%)、鋁(增長13%)、紙(增長12%)、鋼鐵和氨(各增長10%)以及水泥(增長8%)。產量的增加主要發生在亞洲發展中國家。 在APS情景中,與STEPS情景相比,提高材料效率的措施,如延長建筑物和貨物的使用壽命、輕量化或智能設計,有助于抑制全球對工業產品的需求。這些措施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加強。例如,到2035年,APS情景中全球粗鋼需求將比STEPS情景中低5%,到2050年將比STEPS情景中低13%。在NZE情景中,這些措施的更廣泛開展將導致鋼鐵、水泥和甲醇在未來15年內達到峰值。 在STEPS情景下,工業部門的煤炭需求將在21世紀20年代中期達到峰值,到2035年將低于2022年的水平,到2050年將比這一水平低10%,中國和發達經濟體的需求減少將抵消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等一些發展中國家需求的增加。整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二次鋼產量的增加,主要依靠電力取代了使用煉焦煤的傳統一次鋼生產。在所有情景下,廢鋼的可用性限制了二次鋼生產的部署。在STEPS和APS情景中,二次鋼產量占比將比目前翻一番,達到全球40%以上。在APS情景中,輕工業電氣化、氫基煉鐵和對生物能源的更高依賴意味著,到2050年工業煤炭使用量比STEPS情景低55%,近20%的煤炭使用量來自配備CCUS的工廠。 此外,在鋼鐵、氨和甲醇生產過程中的電力使用量可能取決于電解氫的現場生產和使用。到2050年,APS情景中全球電解氫的現場需求將達到3600萬噸,消耗1600太瓦時的電力,氫用于生產約四分之一的鐵、氨和甲醇。 能源投資預測 能源投資在每種情景下都至關重要。在STEPS情景中,到2030年,全球能源投資將增加到3.2萬億美元,比2023年的估計水平(2.8萬億美元)高出近15%。清潔能源投資占全部增量,化石燃料投資小幅下降至1.1萬億美元。考慮到清潔能源投資需要更多的前期資本,APS情景(到2030年比2022年水平增加40%)和NZE情景(到2030年比2022年水平增加80%)的總投資增長更大。在APS情景中,到2030年投資3.8萬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為3.1萬億美元。在NZE情景中,到2030年投資4.7萬億美元,其中清潔能源為4.2萬億美元。
文章來源于《江蘇省鋼鐵行業協會》 11月27日,省工信廳公布了2023年江蘇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南京鋼鐵股份有限公司基于高質量工業大數據的鋼鐵企業智慧運營系統成功入選,通知原文如下: 各設區市工信局(大數據產業發展主管部門),昆山市、泰興市、沭陽縣工信局,各有關單位: 根據《關于組織開展2023年江蘇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申報推薦工作的通知》(蘇工信數據〔2023〕304號),經企業申報、地市推薦、形式審查、專家評審、廳內會審、社會公示等環節,蘇州數據資產運營有限公司數據要素價值共創平臺等43個項目獲評2023年江蘇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現將項目名單予以公布。 請各地加大對試點示范項目宣傳推廣,發揮以點帶面作用,推動 1650 產業體系發展,促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文章來源《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 1~10月,我國船舶工業保持良好發展態勢,三大造船指標全面增長,國際市場份額繼續領先,重點監測船舶企業效益持續改善。 一、全國三大造船指標同比增長 1~10月,全國造船完工量345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新接訂單量610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3%。截至10月底,手持訂單量13382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8.1%。 全國出口船舶完工量296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3%;承接出口船訂單5744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9.5%。10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55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4.5%。出口船舶分別占全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5.7%、94.1%和93.8%。 二、重點監測企業指標情況 1、造船企業三大指標同比增長 1~10月,48家重點監測造船企業造船完工3336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2.9%。承接新船訂單570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8.7%。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1281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4%。 1~10月,48家重點監測的造船企業完工出口船2957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3.2%;承接出口船訂單551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3.1%;10月末手持出口船訂單12299萬載重噸,同比增長29.8%。出口船舶分別占重點造船企業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的88.6%、96.6%和96%。 2、船舶修理企業完工艘數同比增長 1~10月,18家重點監測船舶修理企業,船舶修理完工3630艘,同比增長2.1%。 3、船用柴油機產量下降功率增長 1~10月,8家重點監測船用柴油機制造企業,生產各類中低高速柴油機共計12018臺,同比下降1.4%,完成功率1254萬千瓦,同比增長17.8%。 4、船舶企業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 1~10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108.2億元,同比增長21.4%。其中船舶制造產值1801.8億元,同比增長40.2%;船舶配套產值334.4億元,同比增長20.6%;船舶修理產值217.9億元,同比增長13.9%。 5、船舶企業效益同比增長 1~10月,74家重點監測船舶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218億元,同比增長30%;利潤總額140.9億元,同比增長166.7%。 三、造船三大指標國際市場份額保持領先 1~10月,我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9.7%、67%和54.4%。 四、三大指標修正總噸同比增長 1~10月,全國造船完工量1311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26.7%;新承接船舶訂單量2285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31.5%。截至10月底,手持船舶訂單量5740萬修正總噸,同比增長30.6%。 按修正總噸計,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分別占世界市場份額的47.6%、61%和49.5%。
文章來源于《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2023年10月,全球71個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國家或地區的粗鋼產量為1.500億噸,同比增長0.6%。 各地區粗鋼產量 2023年10月,非洲粗鋼產量為190萬噸,同比提高3.5%;亞洲和大洋洲粗鋼產量為1.088億噸,同比提高0.8%;歐盟(27國)粗鋼產量為1060萬噸,同比下降7.1%;其他歐洲國家粗鋼產量為360萬噸,同比下降0.2%;中東粗鋼產量為500萬噸,同比提高5.0%;北美粗鋼產量為930萬噸,同比保持不變;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粗鋼產量為740萬噸,同比提高12.9%;南美粗鋼產量為340萬噸,同比下降8.7%。 表1:各地區粗鋼產量 上述地區含71個產鋼國(地)提交的數據,其2022年產量占全球粗鋼產量的98%。 表格中包含的地區和國家: 非洲:阿爾及利亞*、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南非、突尼斯 亞洲和大洋洲:澳大利亞、中國、印度、日本、蒙古國、新西蘭、巴基斯坦、韓國、中國臺灣、泰國、越南 歐盟 (27國):奧地利,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捷克、芬蘭、法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盧森堡、荷蘭、波蘭、葡萄牙、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西班牙、瑞典 其他歐洲國家:馬其頓、挪威、塞爾維亞、土耳其、英國 中東:巴林*、伊朗、伊拉克*、約旦*、科威特*、阿曼*、卡塔爾、沙特阿拉伯、阿聯酋、也門* 北美洲:加拿大、古巴、薩爾瓦多、危地馬拉、墨西哥、美國 俄羅斯和其他獨聯體國家+烏克蘭:白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烏克蘭 南美洲:阿根廷、巴西、智利、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巴拉圭、秘魯、烏拉圭、委內瑞拉 *-2023年11月起新納入世界鋼鐵協會統計的國家 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2023年10月, 中國粗鋼產量為7909萬噸,同比下降1.8%; 印度粗鋼產量為1210萬噸,同比提高15.1%; 日本粗鋼產量為750萬噸,同比提高2.6%; 美國粗鋼產量為680萬噸,同比提高3.4%; 俄羅斯粗鋼預估產量為630萬噸,同比提高9.5%; 韓國粗鋼產量為550萬噸,同比提高6.5%; 德國粗鋼產量為290萬噸,同比下降8.8%; 土耳其粗鋼產量為300萬噸,同比提高4.2%; 巴西粗鋼預估產量為260萬噸,同比下降10.2%;伊朗粗鋼產量為310萬噸,同比提高3.5%。 表2:粗鋼產量排名前十位的國家 e - 預估值。排名依據為本年度累計粗鋼產量。